微生物導致的食源性** 居全球食品**問題之首
中國**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劉秀梅:
我們對2011年國際發生的食品**事件進行了梳理。這些食品**事件包括德國二惡英毒飼料事件,美國沙門氏菌污染雞蛋、火雞肉事件,日本從牛肝中檢出腸出血性大腸桿菌事件等。梳理中可以看到,美國一年內連續發生了多起沙門氏菌、大腸桿菌的爆發,這次又發生了大腸桿菌O104的事件,甚至波及到印度、英國等其他國家。
歐美近一段時期發生的上述事件,是中國食品**的前車之鑒,因為在中國還沒有發生一起因致病微生物導致工業產品的食品**事件。但是需要警惕的是,在可預見的未來,甚至是更長一段時間,中國的食品**也可能會發生類似的問題。
以新的《食品**法》為基礎,國家要求進行食品**風險監測。食品**風險監測是在過去衛生部成立的食品**污染物監測網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的。在2011年,這個監測體系已經擴大到國內31個省市自治區,設立了1196個監測點,對17大類重要的食品進行化學污染物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監測。目的是能對食品當中可能存在或者是發生的微生物的污染,以及導致食源性**發生的頻率情況早發現、早預警、早處理。2011年,該監測網已經不**于食品,而且擴大到了醫院,也就是從癥狀和一些**因素的內容開始進行監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