訪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**局局長錢琎
“2013年,國內進出口食品313.4萬批、貨值1046.6億美元,同比分別增長13.0%和10.5%。其中,進口食品96.5萬批、 467.1億美元,同比分別增長15.8%和11.2%。”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**局局長錢琎,用一連串具體而**的數據,對食品局過去一年的工作作出了*真實的總結。
2013年,食品局在質檢總局“十二字方針”指導下,提出了“三個一、三個轉變”的工作思路,大力促進監管重心、監管重點和監管方法的轉變,同時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,在加強**風險防控方面取得了新成效。此外,通過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,在服務發展、促進作風轉變、拓展對外合作交流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果。
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,錢琎對去年的工作成效表示欣慰,一再強調:“在這些工作中,進出口食品**系統的同志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辛勤的勞動,”同時,他也冷靜地指出,由于食品供應鏈越來越長、供應渠道和供應方式越來越多,進出口食品貿易量越來越大,國外食品**事件越來越多,影響食品**的因素越來越復雜,因而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……
“面對新的形勢,我們要加快監管方式轉變,增強工作的責任感,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,不斷提高監管工作水平。”新的挑戰激發了錢琎迎難而上的信心與勇氣,在被問及2014年工作計劃時,他語氣堅定。
“進出口食品**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總局黨組的要求,轉變監管理念,**監管方式,以改革的精神做好‘三個突出’。”錢琎說。
首先要突出進口食品監管。一是由出口食品監管為主向進口食品監管為主轉變,研究進口食品**新情況,探索新規律,解決新問題,完善中國特色進口食品**監管體系。二要突出全過程監管,從產品檢測為主向全過程監管轉變,在加強口岸查驗的同時,加強對輸華國家或地區的食品**管理體系、風險因素和生產加工企業的檢查,構建全過程監管體系。三要突出落實企業主體責任,督促企業從依賴政府保姆式監管向增強產品質量**自控能力轉變,幫助企業完善產品質量**體系,提高承擔產品質量**主體責任的能力,從根本上保障產品質量**。
“我們還要按照進出口食品生產經營的特點延伸監管鏈條,加強風險防控,促進監管措施覆蓋進出口食品生產經營全過程。認真做好《食品**法》和《進出口食品**條例》等制修訂工作,加強進出口食品**領域頂層制度設計。”錢琎介紹道,以“十二字方針”為指導、加強全過程監管,將是食品局具體工作緊扣的一條主線。
在進口方面,要以進口乳品、食用植物油、肉類、大米、冰鮮水產品等大宗敏感食品為重點,加強全過程質量**監管,不斷完善進口食品全過程監管模式。同時嚴格準入程序,特別是高風險產品的準入,加強進口商的備案管理。此外,還要促進進口商落實食品質量**主體責任,督促企業完善質量**體系。而嚴格口岸檢驗,加嚴對問題產品和企業的檢驗監管措施,認真做好風險分析基礎上的口岸查驗,提高執法的一致性,也是重點工作內容。
而在出口方面,錢琎表示,必須不斷**出口食品監管方式。要推動地方政府在***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**示范區建設中的領導和協調作用,促進區域管理和源頭管理,形成出口食品農產品競爭新優勢;要在加強風險評估的基礎上,突出監管重點,便利出口貿易,進一步提升監管的科學性、有效性和針對性;要加強與農業、食藥監等部門的協作,認真落實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**監管工作的通知》和《食品**法》的有關規定,按照進口市場要求,加強對出口食品監管。
錢琎著重強調,要在保障**的前提下,積極探索上海自貿區進出口食品**監管工作**,從自貿區過境、轉口和進口食品監管方式**抓起,先行先試,**監管方式。
錢琎還談到,要做好《食品**法》和《進出口食品**條例》制修訂工作,加強進出口食品**領域頂層制度設計。而集中精力抓好重點產品、重點區域的監管工作,也不容忽視。要善于抓大事、攻難點,堅持選擇一兩個問題,實現重點突破,在加強綜合改革和全過程監管方面逐步取得成效。此外還要促進監管重心下移,加強服務自貿區建設,在中國(上海)自貿區試行“整批檢驗分批核放”等措施。
“我們還要加強進出口食品**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宣傳工作,加強進出口食品**知識普及教育工作。讓社會各界充分了解這一領域知識和工作情況,努力營造有利于全過程監管的良好氛圍。”錢琎的工作思路,讓記者看到的是一位質檢領導干部的責任與擔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