質量技術監督局近期對全省桶裝水企業進行專項抽查,結果顯示合格率不到八成,其中8家連續兩次抽查不合格,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企業被曝光。此次抽查涵蓋了某省558家有效獲證桶裝水企業,抽取887批次樣品進行定期監督抽查、專項監督抽查。在兩次抽查中,不合格批次達182個。某省質監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,在抽查中,桶裝水大腸桿菌超標,溴酸鹽、及標簽不規范等是導致產品不合格的*主要原因。 溴酸鹽在國際上被定為2B級的潛在致癌物,它是礦泉水或山泉水等天然水源在經過臭氧**后生成的副產物。在國際上,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環保局所規定的飲水中,溴酸鹽*高允許濃度為0.01mg/L。我國礦泉水新標準中該項指標已與國際一致。
某省質監局分析認為,由于今年持續干旱,桶裝水生產企業源水減少,加上工藝控制不嚴,導致部分瓶(桶)裝水的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超標。在枯水條件下,企業過度使用臭氧**,致使天然水和礦泉水中的溴化物被氧化,導致溴酸鹽超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