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《法制日報》視點新聞部聯合搜狐網站,對食品**信任危機進行了在線調查。結果顯示,96.22%受訪者對食品**存信任危機。
近一段時間,食品**事件多發,不斷挑戰公眾對食品**的信任底線。《法制日報》視點新聞部聯合搜狐網站,對食品**信任危機進行了在線調查。結果顯示,96.22%的人對食品**存有信任危機。 超8**:
監管不力致食品**事件高發
“近年來食品**事件多發,你認為是什么原因?”
83.85%的人認為是“食品**監管不力,執法力度不足”;11.35%的人認為“執法和司法實踐中遇到法律適用難題,難以定罪量刑,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”;4.8%的人認為“缺乏食品**風險評估和**標準的制定”。
“中國每天消費約200萬噸食物,40多萬家食品生產企業、323萬家食品經營主體、2億多戶農牧漁民,難以計數的小作坊、小攤販、小餐飲,監管難度堪數世界之*,但一些地方執法人員的工作狀態卻和這種嚴峻的挑戰不相匹配。”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告訴《法制日報》記者,部分地區執法處于相對懶散狀態,基層執法不嚴的問題仍是監管失守的癥結所在。標準也好,法規也罷,*終的執行狀態都要落實到基層,抓好了基層,才算抓好了監管。否則,勢必陷入有機制無執行的怪圈。
此次的在線調查中,有91.58%的人稱遇到過食品**事件。
“你對當下的食品**是否有信任危機?”
96.22%的人認為“有”;3.78%的人認為“沒有”。
朱毅表示,歐洲的食品監管體系不可謂不嚴格,但仍曝出“馬肉事件”,這說明再嚴格的監管體系,再規范的執法流程,都無法完全避免食品**問題的發生。食品**問題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一個難題。
此外,微小型企業和小作坊占我國食品行業的90%左右。盡管公眾跟隨媒體,往往將目光聚焦于有名有姓的大企業,但食品**監管*富挑戰、*艱巨的部分還是這90%。
“你認為食品監管領域存在哪些問題?”
50.91%的人認為,食品**監管領域中的“被動執法”現象普遍,甚至有“懶政”和不作為的現象;
36.74%的人認為,個別地方監管與創收掛鉤,造成執法腐敗;
12.35%的人認為,多頭監管,容易造成許多部門之間相互“踢皮球”,推卸責任。
朱毅告訴記者,現今中國的一頭豬,有11個部門來監管,但是這么多部門齊上陣還摁不住一頭豬。各抓各的豬,各罰各的款。
53.02%的人:
嚴懲食品**監管失職行為
在形形**的食品**事件中,很難簡單地把問題歸結于某一個環節。在食品生產、加工、儲運、檢測和消費的產業鏈上,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,都有可能導致食品**問題。食品**專家董金獅對《法制日報》記者說。
“如何遏制食品**事件多發態勢?”
53.02%的人認為,應嚴懲食品**監管失職行為;37.75%的人認為,應對故意違法犯罪行為“嚴懲重處”;9.23%的人認為,能否及時發現違法犯罪線索是關鍵,要加大巡查排查力度,發揮群眾舉報作用。
“食品**問題要多管齊下,重典治亂未必有立竿見影的效果。”朱毅說,監管部門需防患于未然,保持高度警惕,尤其是要重視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。
朱毅認為,**的食品不是監管出來的,也不是條例制定出來的,而是生產者生產出來的。因此,如果要想完善食品生產的**鏈條,需回溯本源,盡快完善對農產品生產的信息采集,并加強農業生產制度與標準的建設,引導農民科學生產、健康生產,在生產者身上下工夫。
目前,我國農藥生產和使用量位居****,單位耕種面積化學農藥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2.5倍至5倍。朱毅認為,要解決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,應對化學農藥從低價管制變為高價管制,對生產低毒高效農藥廠商依舊可以實行稅收減免和財政補貼,但高毒和限用農藥的廠商則去除補貼,大幅增加稅收,降低廠商生產意愿。同時,還應對違規出售高毒農藥的企業課以重罪。
“食品**監管哪些方面還需完善?”
45.26%的人認為,應完善食品**監管問責機制,尤其對“懶政”和不作為的行為要問責,加強監管力度;35.21%的人認為,應將食品**與相關官員升遷掛鉤,實行重大食品**事故“一票否決制”;19.53%的人認為,應改變目前食品**多頭監管的模式,責權明晰,避免相互推諉;加強對食品**監管隊伍專業人才的培養。
“多頭監管的問題需要解決,這樣可以避免相互推諉;問責也要落到實處。”董金獅說。